2、缺乏引导,仓促上阵
从另外一个角度来分析,也许“苦”正体现了原汁原味!正是本产品的特色。但为什么不能取得消费者的支持?我觉得这里在引导消费上所作的工作太少。
如果在传播过程当中,积极对消费者进行引导,在倡导流行文化的同时,在品牌内涵里面再加入一种“苦”文化,突出产品特色,在品牌识别方面和其它饮料加以区分,那么
在逆向行销的炒作与宣传中,就不至于仓促上阵,落得没有一点回旋余地,只得听命于失败的安排的结局。
这个例子给了我们一个深刻的教训:品牌生命线,有时甚至只是一念之差,一步之棋,便足以摆布品牌的成功还是失败。
二、心存侥幸,糊涂经营
品牌经营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品牌资产的扩大与积累也不是一朝一夕所能完成。对于品牌生命线的定位,其实也可长可短,关键是要根据市场的变化,企业自身的实际情况,目标消费者的特点等等,因时因地分析。把品牌生命线、产品与消费者之间的平衡定位得恰到好处。
但现实情况确往往不尽人意。有的本来是一个地方性品牌,在某一地域已经有了一定的知名度及比较稳定的消费群体,但还不具备向外扩张的实力。这种情况以中小企业较为普遍。经营者发现自己的产品销售稳定后,便想盲目扩张,甚至想把品牌生命线拉到全国甚至全世界!理想虽好,便缺少务实精神。最终很多企业便是因为资金周转不灵、区域消费差异等等因素,导致经营失败!
笔者以前曾接触过一个做“儿童学习机”的老板,也可算是个“中小企业主”吧。他对品牌的经营就非常糊涂,结果很有前途的产品到现在还是惨淡经营!他跟我说的一句话至今仍深深刺痛着我:“在广州投入100多万作品牌宣传,一点‘效果’都没有,还不如把这笔钱拿出来,叫公司所有的人都出去卖产品。多一个人多一份力,就有可能多卖出一件产品。”此话说完没多久,他的话就成了事实:给公司所有的人都定任务,一个月要给他卖多少产品,之后就将大部分人马派到全国。至于品牌宣传策略统统放在了一边。没过一个月,结果是公司有一大部分人离职,还有一小部分在考虑转型,销量没有任何突破!“销售人员”的差旅费永远也无法和销售所取得的利润平衡。有前途的产品就这样被做成了“夹生饭”。这种糊涂经营的思想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值得我们深思。
该企业对品牌根本不在意,更别谈什么品牌生命线的定位了。诚然,该企业资金有限,要想让其投入大量资金去作品牌宣传,强人所难。但至少在意识上,应该有一个清醒的认识。资金有限,我们一开始也别把眼光放得过于长远。可以把品牌生命线定位于“区域品牌”。从渠道建设、品牌宣传等各个环节做精做细,不做全国第一,宁肯做一个区域、甚至一个城市和第一,都是一条很好的出路。这样无论从人员、资金等各方面都将更加灵活。也为企业将来“做大”培养了一块“试验田”,在这里所取得的宝贵经验,并从这个“根据地”拓展开去,我想成功的机会还是很大的。
但这个老板却恰恰相反,一开始就把眼光放眼“全国”,结果资金、人员过于分散,难于管理,战线拉得太长,把品牌生命线定位得过于高远,导致现在惨淡经营,面临倒闭的威胁。
重要的问题不能回避。如何在“品牌生命线”方面有一个质的超越,一定要多花点心思。
品牌不老
品牌生命线与品牌文化息息相关,没有了文化,品牌必将失去核心内涵,加速品牌的过早枯萎与死亡。
我们应该放弃“产品生命周期”的理论,更不要认为产品到了一定时间就“寿终正寝”是理所当然。经济的发展与科技的进步,必将使好的品牌与产品,在产品的更迭与发展过程当中而“奕奕生辉”。
“耐克”与“锐步”的成功,有目共睹。尤其“耐克”这个本身不生产一双鞋子的企业,发展这么长时间也没有看到“品牌衰老”的迹象!其实这些超级“品牌玩家”内心清楚得很:他们的生意不仅仅是销售鞋子,更重要的是在销售一种品牌文化,一种很“酷”的文化!把自己的品牌与运动、娱乐、个人风尚和时尚紧紧联系在一起。很明显,他们的品牌文化无以附加地融入了人们的生活,并以不同寻常的广告手法与品牌传播手段打动了三十岁以下的人们!并把“品牌生命线”拉到了全世界!
写到这里,我还深深为前面提到的蔬菜汁感到伤心。它在品牌文化传播上已初具规模,甚至在产品上市之前,人们已接受它进入了他们的日常生活,并投入了情感。当这一品牌成为他们生活的一部分时,如果没有定位上的偏差,那么这个品牌也许现在已经活跃在市场,并取得相当的成功了。
目前我们的很多企业,也都试图在“品牌生命线”上多做些文章,并让自己的品牌文化渗入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去,这是一个可喜的进步!如果能采取更加先进的营销方式,在科学的投入广告的同时,对各种传播技术进行整合,如销售促进、直接销售、公共关系及赞助活动,同时也要注意,广告和促销活动只有在与市场营销计划中的其它要素结合时才是最有效的。(这一点常常被人们忽视,要么广告过于单一,要么过杂而无实效)并对品牌生命线有一个科学的定位,即要“眼光长远”,又能“立足眼前”,让自己的品牌浮出水面,取得经营上的成功。
我相信,在未来的一段时间,一定会有更多的品牌,在我们的市场上演绎成功的精彩。也会有更多的品牌成为“长青树”,为企业带来利润的同时,丰富了人们的生活。